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13篇)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在政协会议大会发言汇编,供大家参考。
目录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民革)1
强化固废治理能力打造最干净城市(民盟)2
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民建)3
借力聚力活力 抢占数字文化产业新赛道(民进)4
让“中”味更醇“医”更强(农工党)5
积极参与国际循环 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致公党)6
瞄准“针尖”领域闯出“强芯”之路(九三学社)7
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工商联)8
加快医康养融合 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9
关心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城市(总工会)10
高质量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共青团委)11
加强协同联动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妇联)12
有温度服务科技人才 高质量赋能科技创新(科协)13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民革)
数字化是乡村发展的新方向与新阶段,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我市数字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但也面临统筹协调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应用场景偏少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汇聚多方力量,构建建设“责任共同体”。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统一整体统筹谋划,建立市级数字乡村专项资金,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集成,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赋能农业发展,构建农业“利益共同体”。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挖掘新的增长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乡村发展,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三是促进沟通交流,构建农村“情感共同体”。改善乡村治理方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加强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为农村“情感共同体”的凝聚注入精神动力。
四是引育乡村人才,构建农民“命运共同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借助高端智力资源,深挖本土人才资源,让各路英才在乡村数字化的广阔舞台上绽放人生光彩。
强化固废治理能力打造最干净城市(民盟)
只有高水平建设无废城市,才能使城市由内而外的干净。对照建成国内领先的“无废城市”目标,我市生态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依然不小,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的拐点仍未到来。为此建议:
一是补齐能力短板,解决增量处理、存量消化、变量应对不够的问题。新建场地设施,还清历史旧账,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补齐弱项短板。
二是健全收运体系,解决收运能力、分类水平、转运条件不高的问题。通过试点固废收运一体化,推进源头分类全民化,布局中转场所整体化,统筹收、储、运全流程管理。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解决责任边界、信息整合、执法保障不足的问题。明确责任统起来,智慧平台亮起来,法规制度细起来,确保各司其职、全程监管、激励保障。
四是创新方法手段,解决行业规范、技术支撑、回收利用不全的问题。研究制定标准,加强技术攻关,发展回收产业,使“无废”覆盖到生产、经营、生活各个领域。
抢抓人工智能新机遇
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民建)
近年来,我市将人工智能列为五大未来产业之首。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基础数据开放共享不够,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等薄弱环节。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编织成网成链的政策体系。找准施策方位,优化职责定位,引导错位竞争,作出体系化、链条化的制度性安排,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二是加快探索敢闯敢试的创新路径。推动高位对接,统筹圈层资源,鼓励深层实践,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路,以先手棋赢得主导权。
三是加快打造多维多元的应用场景。列出双向清单,提供靶向服务,强化定向扶持,以应用场景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四是加快培育实干实用的人才队伍。注重柔性引进,开展线性培养,构筑刚性支撑,强化“引、育、用、留”人才服务链,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
五是加快形成开放开源的融合格局。消除企业壁垒,深化商业创新,加强专业辅助,鼓励各方面各领域加强协同协作,打造产业发展的生态雨林。
借力聚力活力 抢占数字文化产业新赛道(民进)
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崭新赛道。无锡的数字文化产业增长空间巨大,同时也存在着总体实力有待提升,尚未形成大体量产业竞争优势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借顶层设计之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制定详实的专项规划、出台有力的鼓励政策、设定科学的考核导向。
二是聚产业集群之力,壮大数字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先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突破头部企业区域总部、下大力气培育存量企业。
三是活人才模式之力,构建数字文化生态体系。建立“开放共赢”的产业联盟、构建“更具张力”的人才模式、探索“敢投会投”的金融体系。
让“中”味更醇“医”更强(农工党)
中医药的传承和作用发挥,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中高级中医药人才总量缺乏、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需要加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激励有待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基础亟待夯实等短板和弱项。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本土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现有中医药初、中级人才的培育力度,与省内相关高校加大联系与合作,吸引更多青年学子、青年医生投身中医药事业,确保中医药人才辈出。
二是扶持驻地高校开办中医药专业。加强医学院校中医药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办中医药类专业,加大引进中医药基础理论师资的力度,为我市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的高等教育基础。
三是搭建基层中医药人才发展平台。坚持“内育外引”,柔性吸引周边知名专家赴基层“中医馆”坐诊和会诊;
挑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拜师跟学”,让“师承教育”和“专业培训”成为人才培养的坚强两翼。
四是强化中医药人才发展激励导向。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职称评聘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激励政策措施,提升我市对中医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增强我市中医药临床、科研实力。
积极参与国际循环 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致公党)
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更好参与国际循环,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国际化水平,为此建议:
一是吸引外资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加速落实国家层面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国际产业资本助推作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吸引高水平外资龙头企业来锡落户发展。
二是促进国际科技人才合作。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重视急需人才引进与培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视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三是优化“双循环”经济生态圈。提升“引进来”服务水平,优化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环境,加大税收、金融、出入境等便利化服务方面的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好政策引导促进作用。
瞄准“针尖”领域闯出“强芯”之路(九三学社)
未来一切新兴产业都离不开“芯”。随着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领域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无锡面临功能被替代、优势被追平、地位被赶超的风险,存在着平台数量能级不够、龙头型企业缺乏等现实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优化战略布局。推进无锡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示范区建设,巩固优化“制造在新吴、设计在滨湖、封测在江阴、硅片在宜兴”的“一核多元”差异化发展路径。
二是强化技术攻关,瞄准“针尖”领域。聚焦“核心三业”(设计、制造、封测)和配套“双业”(设计、制造),着力攻关芯片设计和自主知识产权两方面核心技术。
三是突出产业优势,闯出“强芯”之路。加大集成电路终端企业与龙头企业招引力度,鼓励整机单位优先采用国产化或者本地的自主产品,建成一批集成电路装备与材料方面的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
四是优化生态体系,促进融合创新。推进国家“芯火”平台、无锡功率半导体、自主可控的特色工艺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无锡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等先行先试政策,构建更具韧性、更有活力的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生态合作圈。
壮大科创企业队伍
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工商联)
区域经济发展,“腰部”粗,产业才壮实、集群更崛起。惟有重视发展壮大科创企业队伍,添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方能整体构筑和增强无锡的城市竞争优势。为此建议:
一是精准化、梯次性加速产才融合添增量。突出专业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强财税数据、监管数据研判分析和成果运用,集智聚力做好引资、引智、引援的各项工作,带动无锡上中游产业提升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二是差异化、针对性加强政策供给稳存量。针对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腰部企业群体、科技型小微企业,区别对待、量体裁衣,给予相应的政策供给和撬动重心。
三是集成化、指向性发挥政策红利提质量。聚焦牵引性更强、集成度更高的制度设计,把政策指向从微观企业视野转向中观产业园区视野,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加快医康养融合 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深化健康无锡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智慧医康养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医康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改革。促进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有效衔接。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管理体系。
二是加快数字健康服务的发展和应用。加快“互联网+”就医平台建设,加快社区智慧药房建设,推进个人健康档案应用。
三是培育多元参与的产业环境和生态。加大扶持力度,充分释放市场活力。鼓励适老设备开发,助力银龄群众迈过“数字鸿沟”。倡导就地便捷,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四是完善行业标准与监管规则。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夯实医康养数据融合基础;
推动医疗数据安全地方立法,做好数据安全的“守门人”;
加快出台数字医疗行业监管细则,明确从业人员的监管规则。
关心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城市(总工会)
在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的同时,亟待关心关爱新业态劳动者,助力“骑手”“小哥”打通职业成长的堵点,使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一支生力军。为此建议:
一是增强职业认同,彰显社会价值。强化思想引导,突出作用发挥,增强社会认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新业态劳动者、关爱新业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实现提升发展。发挥政府的政策主导作用,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平台企业的主体作用,帮助新业态劳动者获得更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
三是畅通职业通道,激活发展活力。加强正向激励,打通上升通道,助力转业创业,让更多“骑手”“小哥”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奋斗实现人生梦想。
高质量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共青团委)
高质量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努力让无锡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无锡更有为。为此建议:
一是打造青年向往慕往的梦想之城。坚持规划高位引领,高标准推进载体建设,突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全方位展示城市内涵和青春形象。
二是打造青年立业乐业的创新之城。推动青年人才招引与现代产业体系“深度互嵌”,努力完善就业支持体系,瞄准打造一站式综合性青年服务平台,向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持续聚焦用力。
三是打造青年安心舒心的幸福之城。健全完善全社会主动关注、协助解决青年“急难愁盼”的制度机制,加大青年住房保障力度,维护青年合法劳动权益,让青年稳心舒心。
四是打造青年品正行正的文明之城。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加快培育一批青年非遗传承人,健全志愿服务礼遇、激励和保障措施,引导青年在文明创建、疫情防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五是打造青年实干善干的奋斗之城。拓宽青年成才通道,建设青年发展型社区,鼓励青年有序参政议政,维护好青年发展权益,让青春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加强协同联动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妇联)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近年来,市妇联对如何破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痛点”、难点有了初步思考。为此建议:
一是信息互通,加强家庭教育重点服务人群动态管理。依托市域治理现代化信息系统和灵锡APP城市生活平台,实现评估分类、资源配置、服务投放、评价反馈全流程管理。
二是密切协作,推动建立“教育—妇联”联合家访机制。学校要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主阵地作用,教师要担当好家庭教育指导主力军,妇联要发挥家庭工作优势,构建好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支持体系。
三是聚焦难点,落实对涉案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制定下发了《无锡市关于依法训诫和责令未成年人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实施办法(试行)》,重点解决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的家庭教育指导难点问题。
四是打造阵地,开展乡镇(街道)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试点建设。每个市(县)区选取一个乡镇或街道建设一家实体化运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让家庭成长跑到家庭危机的前面。
五是推动立法,率先制定地方性《婚姻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加快推动地方性立法进程,探索设立城市家庭日、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制定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评定规范等具体举措。
有温度服务科技人才 高质量赋能科技创新(科协)
近年来,无锡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如何在新征程上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更好地服务科技人才,赋能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因才施策精准服务,放大人才“虹吸效应”。解决人才服务“碎片化”问题,建立以适度容错和供需融合为核心理念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二是优化措施鼓励激励,双向激活留根留心。开展优秀雇主评选活动,引导企业确定科学合理、人岗相适的评价标准,鼓励企业建立竞争性的薪酬政策。
三是构建平台促进交流,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对标先进科学理念促提升,建立科技人才培育联盟,建立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四是集智攻关推动转化,释放创新驱动效能。建立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项目攻关机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共享服务平台,让科技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受益。
推荐访问:(13篇)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在政协会议大会发言汇编 政协会议 团组织 民主党派
本文来源:https://www.feiyangkj.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2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