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格文档网!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4-06-01 08:50:03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第五单元分类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教学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4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篇1

第五单元分类

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

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篇2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

二、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篇3

第五单元分类

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

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例7(课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推荐访问:例题 下册 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feiyangkj.com/jiaoansheji/37053.html

推荐内容